<strong id="kw9b7"></strong>
<rp id="kw9b7"><sub id="kw9b7"></sub></rp><button id="kw9b7"></button>
  • <button id="kw9b7"><tr id="kw9b7"><kbd id="kw9b7"></kbd></tr></button><button id="kw9b7"><acronym id="kw9b7"><kbd id="kw9b7"></kbd></acronym></button>
      1. <progress id="kw9b7"><track id="kw9b7"><video id="kw9b7"></video></track></progress>
        1. 首頁 > 試用眾測 > 試用報告 > 報告詳情頁

        吵鬧是你的,安靜是我的,dyplay ANC Pods降噪耳機體驗

        試用報告 ·2020-10-28 14:57:35

        我可能是那種天生對噪音比較敏感的人,嘈雜的聲音一多,就很容易煩躁不安。坐地鐵、高鐵時刷著抖音、快手的外放聲,住青年旅社時隔壁大叔的打呼聲,甚至,家用掃地機器人掃地的聲音,都會讓我反遭。所以,主動降噪的無線耳機成為我這兩年的必備用品。

        但現在的無線耳機,說的不好聽一點——太愛抄了!別說華強北的山寨廠商們,就連國產手機大廠們都抄的不以為恥。似乎,做個無線耳機不像蘋果致敬,就賣不出去一樣。

        所以,今天要體驗的這款dyplay ANC Pods主動降噪耳機,至少在ID設計上有著足夠的勇氣,它完全沒有借鑒、抄襲AirPods的造型,而是采用了少見的硬朗風格,一眼就能從眾多的無線耳機中跳脫出來。

        開箱外觀

        包裝比較樸素,整體是灰白相間的色調,正面是dyplay ANC Pods的渲染圖,除此之外就只有品牌名稱和產品名了。

        0101.jpg

        耳機的賣點和具體參數都放在了背部,主打的是-25db的ANC降噪效果、通透模式、藍牙5.0芯片、無線充電、10mm的定制單元和長達20小時的續航。

        0102.jpg

        包裝盒的阻尼感一般,真的是太緊了,我手指甲都扣疼了才把內盒給拿出來。不過內盒的保護確實周到,內部的密實海綿比普通海綿明顯保護性高出一截。

        0103.jpg

        除了耳機本體之外,所有的配件如下:

         

        0104.jpg

        S、M、L三副耳機套、type-c充電線、使用指南、保修卡。

        耳機上默認的是L號的耳套,和大部分使用M號的常規做法不同。我的耳道較小,最終還是選擇了更適合我的M號耳套。

         

        0105.jpg

        充電盒上手的樣子。硬朗的線條看起來有些雜亂,但又暗含秩序。是一款有棱有角的真無線耳機充電盒。

        0106.jpg

        這種線條分明的設計,算不算得上圓滑時代的銳利異類?

        0108.jpg

        頂部的品牌logo,淡淡的字體,在白色的耳機盒上并不突兀。

        0113.jpg

        正面有一個電量指示燈,在電量大于20%是白燈,小于20%則變成了橙色燈。

        0110.jpg

        底部是type-c的充電口,所有C口的充電接口,我都愿意給一個大大的好評。

        0111.jpg

        開蓋,通體白色等待連接的耳機閃爍著白色的光芒,開合的手感不軟不硬。

        0109.jpg

        充電盒收納倉底部是金屬觸點,用來給耳機充電。

        耳機柄相比AirPods略短,一樣采用了硬朗的線條設計。不過耳機柄的S狀logo到底何意我并不清楚,乍一看倒是有點像黑鯊手機的logo。

        0118.jpg

        耳機柄上集成了觸摸式按鍵,單擊為接聽電話或播放/暫停,雙擊為切換各種模式,長按為拒絕電話或掛斷電話,也可長按呼出手機的語音助手。

        整體體驗下來,觸控按鍵的靈敏度非常高,響應很及時。不過,過于靈敏有時候也容易引發誤觸,比如調整耳機位置的時候,經常不小心切換了模式。所以我在調整耳機的時候都是用兩個手指按著耳機頂部和耳機柄底部,防止誤觸。

        拔下耳機套看看內部的樣子,導音柱依舊是白色。金屬濾網也做成了銀色,和白色的整機搭配更契合。

        0117.jpg

        耳機柄底部的兩個金屬觸點,不用多說自然是用來充電之用。

        0119.jpg

        耳機合模線的處理干凈利落,并沒有粗糙的感覺。

        上手體驗

        我用的是Redmi K30至尊紀念版,非自有品牌的耳機自然是不用期待什么彈出動畫之類的,更關心的還是連接速度。

        0114.jpg

        第一次適配也很簡單,打開耳機盒,耳機就處在等待連接狀態了。在藍牙里選中dyplay ANC Pods即可。

        在手機的控制中心里可以看出,dyplay ANC Pods是可以實現開蓋自動連接的,連接速度大概是3秒鐘的樣子。在第三方耳機里算是不錯了。    

        塞入耳道最好是捏著耳機頭部和耳機柄底部稍稍做個旋轉,讓耳機和耳道更好的貼合,這樣降噪的效果也會更好。另一方面,捏著這兩個部位也是為了防止觸碰按鍵引發誤觸。

        降噪模式、通透模式、游戲模式體驗

        既然宣稱是主動式降噪,dyplay ANC Pods的主動降噪自然是要測上一測。

        雙擊觸控將模式切換至降噪模式,可以感覺到它對低頻噪聲的過濾非常明顯。我將家里掃地機器人的吸力調到最大,如果不帶耳機,噪聲相當的驚人。而戴耳機開啟降噪模式之后,掃地機器人這種低頻且讓人煩躁的聲音立馬被減弱很多。具體到量化的數據,我覺得可以達到80%以上。

        開著降噪膜模式用機械鍵盤打字更是一種奇妙的體驗,平時指尖傳來的鍵盤觸感回饋配上聲音的回饋,現在聲音被消除了八成,只剩下手指的觸感,就很奇怪也很美妙。

        走到背景噪聲比較低頻的大街上,這種整個世界一下安靜下來的效果同樣奇妙。

        不過要說明的,降噪模式并不是萬能的,它主要消除的是現實世界中低頻的聲音,像小孩的吵鬧聲、尖叫聲、汽車的喇叭聲這種高頻聲音,它消除的效果并不明顯,這是因為降噪模式下依舊要保留談話等信息交流的聲音,不能搞一刀切。正是這種取舍,讓即便是開著降噪模式的使用者一樣可以聽到汽車鳴笛等警告聲,降低發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0112.jpg

        不管如何,打開降噪模式,吵鬧的世界是你的,安靜又安全的世界,留給自己。

        通透模式

        切回通透模式,自然是為了更好的還原聲音,鍵盤的敲打聲,甚至CPU風扇的聲音都回到了腦海里。

        游戲模式

        三連擊觸控部位還能開啟游戲模式,官方宣稱延時將降低到60ms,約等于0.006秒,這個延時數據確實是可以正常的玩游戲的。

        日常吃雞帶著dyplay ANC Pods并沒有早幾代無線耳機明顯的延時感,游戲聲音和畫面幾乎做到了同步。當然,對于專業玩家來說,還是有線耳機打游戲最為合適,但普通的消遣,現在的無線耳機確實已經可以輕松應對了。

        音質

        dyplay ANC Pods采用了10mm的大動圈單元,可以帶來層次豐富、解析度高的音質表現。當然,這是廠商的宣傳,到底如何,還得實測。

        我個人平時流行音樂聽得更多,這副耳機在人聲還原上對得起自己的價格,人聲干凈,銜接夠流暢,但聽慣人聲的我還是覺得缺少了那么一點點“味道”,不夠抓耳朵。

        而在低頻的表現上,卻出乎我的意料,夠飽滿,力度也夠,低音來得干凈又利落,聽這類的歌曲會非常帶勁。

        無線充電、續航

        300元價位能帶主動降噪就已經很誠意了,但這還不止。dyplay ANC Pods還加上了無線充電。不但可以在家里的無線充電板上充電,也可以放到我的無線移動電源上,電量指示燈馬上變為橙色,開始無線充電。

        0115.jpg

        還有常規的C口充電。

        0116.jpg

        當然,你的手機如果支持無線反充,那又是另一種驚喜了。

        續航方面,做了一個簡單的“測到死”測試,就是打開dyplay ANC Pods的降噪模式,看它到底能播放多久的音樂。最終左耳在3小時51分沒電,右耳則多堅持了10分鐘。

        至于普通的藍牙模式我沒測,畢竟這種測試蠻耗耳朵的,據官方稱會比降噪模式多出一個小時左右。

        另外別忘了,耳機充電盒可以給耳機充電3次左右,所以帶著dyplay ANC Pods出門,續航并不是太大的問題。

        總結

        顏值高,有個性,降噪效果優秀。支持無線充電,續航能力不俗。這是dyplay ANC Pods給我留下的幾個好印象,尤其是顏值,讓我很樂于平時通勤帶著它出門。

        0107.jpg

        不足之處是觸控過于靈敏,單機偶發性變成雙擊,這個觸控的算法依舊有提升的空間。但是考慮300元不到的價格,還要什么自行車?

        評論列表(已有條評論)

        最新評論

        97超碰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ⅰ人成五月天_俄罗斯精品xvideos18_日本VPS私人大片
        <strong id="kw9b7"></strong>
        <rp id="kw9b7"><sub id="kw9b7"></sub></rp><button id="kw9b7"></button>
      2. <button id="kw9b7"><tr id="kw9b7"><kbd id="kw9b7"></kbd></tr></button><button id="kw9b7"><acronym id="kw9b7"><kbd id="kw9b7"></kbd></acronym></button>
          1. <progress id="kw9b7"><track id="kw9b7"><video id="kw9b7"></video></track></progress>